人生新境界
Friday, March 26, 2021
Saturday, March 20, 2021
放下科展,參加天文課程,交了新海研三號報告
放下科展——
SPH,Collision
只能看精彩的YT影片
參加(tcfsh)天文課程
1.小行星掩星
2.變星光度測量,
交了新海研三號報告
分4部份,有Buoy, MicroPlastic, 細菌培養-抗菌
KTO_2021
Go myself with PuYouMa
13年前以訪客身份去過KTO
https://orion723.blogspot.com/2008/02/kto.html
本次——去程,普悠瑪
三天二夜
拍不多,多休息
回程,改坐高鐵
早早回到家,睡大頭覺!
PS買名產,迴轉,一張單子,加200就2000
Sunday, March 07, 2021
神奇的過了一天
早:0900起床,看書(e-book@iPad)
新時代10樓(有冷氣,有廁所,有沙發)
台糖水池及台鐵 彎道
去台中站取火車票(週五要南下枋寮,週日北返)
午:阿忠便當,1200開吃,1310到忠明(五人把關)
(手寫如后,七題,前六題10分,最後地質20分)
行星質量和軌道半徑
台灣—颱風—氣壓,風向及速度對時間作圖
南半球高壓—分析力圖
紅藍位移週期 求恆星半徑
行星表面平衡溫度—從太陽算
海冰結冰過程—溫深圖
地形地質剖面圖
晚上:到新時代拍火車,吃PIZZA及雞腿(加聊天)
新時代10樓(有冷氣,有廁所,有沙發)
台糖水池及台鐵 彎道
去台中站取火車票(週五要南下枋寮,週日北返)
宵夜場 (下雨了,水淹了,地板部分紙箱泡水!)搞到am0200
Friday, March 05, 2021
明天考IESO
考場安排:忠明
恆星演化
在之後的上翻則可能導致碳星的形成 AGB恆星是典型的長周期變星,並且以恆星風的形式損失大量的質量,在 AGB 階段的恆星 可以流失 50% 至70% 的質量。
AGB恆星的星周包層:AGB恆星大 量的流失質量,意味著這種恆星 有著大量的 星周包層 (CSE) 環繞著。假定AGB恆星的生命期平均是一百萬年,同時物質外流的速度是10公裏/秒,估計它的 最大半徑可以達到3× 10千米(30光年)。這是一個最大的數值,因為恆星風中的物質在如此大的半徑上會和星際物質混合,並且還假設了星際氣體和恆星之間沒有速度上的差異。大多數令人感興趣的動力學都發生在很靠近恆星,恆星風的發出和質量的損失率都要在此處確定。但是, 星周包層較外面層次呈現出有趣的化學過程,並且由于它的尺度大小和較低的光深度都使 觀測很容易進行。 星周包層的溫度是由氣體和塵埃被加熱和冷卻的性質來決定的,但是在半徑上的距離會下降至2000–3000 K的光球層。
由Kemper (2000)建議的AGB恆星星周包層外圍的化學圖形如下:
另安排試後聚餐
巴比猜題:
溫鹽圖的二水團混合比例
溫鹽圖的二水團混合比例
天氣圖的䧟阱(海/陸,高空,南半球)
斜溫圖(逆溫,雲高)
地質圖(岩層界限,斷層,FOLDING)
HR圖的各方向意義
HR圖的各方向意義
漸近巨星(AGB星)
在天文物理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她們能產生大量的塵粒,並且也是成為行星狀星雲的前兆。 漸近巨星分支是赫羅圖上低質量至中質量恆星在演化時聚集的區域。在恆星演化周期中,這是所有中低質量恆星(0.6-10太陽質量)末期階段的生活。
在觀測上,一顆漸近巨星分支(AGB)恆星看起來像是一顆紅巨星。它內部構造的特點是在中央是由一個不活躍的碳和氧核心,外面是正在將氦融合成碳(氦燃燒)的氦層,再外面則是將氫融合成氦(氫燃燒)的殼層,還有大量與一般正常恆星類似的物質組成的外殼。
AGB星特點:產生大量的塵粒
元素:核心是碳等更重的元素
恆星演化
(1)當一顆恆星 耗盡在 核心進行 核聚變反應提供能量的 氫, 核心就會 收縮並且 使溫度升高,造成恆星的 外層膨脹和變冷,同時恆星的 亮度會逐漸增加而 成為一顆 紅巨星,導致在 赫羅圖上移動的軌跡移動至右上角。(橙色的線)
(2)最後,核心的溫度一旦達到3×10K, 氦便會開始 燃燒。氦在核心的燃燒 終止了恆星 表面溫度的下降,並使亮度增加,因此恆星在 赫羅圖上的位置改為 向左邊移動,這是一個水準分支(對第二星族)或是紅群聚(對第一星族)。
(3)當核心的氦燃燒結束之後,恆星在 赫羅圖上又將轉向右並且向上移動, 移動的路徑幾乎與早先成為紅巨星的路徑並列,因此 稱為漸近巨星分支。在這個演化階段的恆星稱為AGB恆星。
AGB的階段可以分為二個部分,早期AGB (E-AGB)和熱脹縮AGB (TP-AGB)。
(1) 在 E-AGB 的階段, 主要的能源來自于環繞在幾乎都是碳和氧核心周圍的 氦殼層的燃燒。在這個階段的恆星也 將膨脹至巨大的體積而 成為紅巨星,直徑將達到 1 天文單位
(2)在 氦殼層的 燃燒結束之後, 成為 TP-AGB 恆星。現在,恆星的能 量來自外層更薄的氫殼層的燃燒,而其內是不具活性的 氦殼層。但是,在 之後的10,000至100,000 年階段, 氦層會再度燃燒,而氫的燃燒會停止,這個過程 稱為氦閃,或是熱脈動。
由于這種脈動,隻能持續數千年, 材料從核心混雜入外面的殼層,改變了恆星的成分,因此 稱為上翻。 由于這樣的 上翻過程, AGB 恆星在 光譜中可能顯示S-過程的元素(如 C(α,n)O可能發生,作為s過程的中子源)。
在之後的上翻則可能導致碳星的形成 AGB恆星是典型的長周期變星,並且以恆星風的形式損失大量的質量,在 AGB 階段的恆星 可以流失 50% 至70% 的質量。
AGB恆星的星周包層:AGB恆星大 量的流失質量,意味著這種恆星 有著大量的 星周包層 (CSE) 環繞著。假定AGB恆星的生命期平均是一百萬年,同時物質外流的速度是10公裏/秒,估計它的 最大半徑可以達到3× 10千米(30光年)。這是一個最大的數值,因為恆星風中的物質在如此大的半徑上會和星際物質混合,並且還假設了星際氣體和恆星之間沒有速度上的差異。大多數令人感興趣的動力學都發生在很靠近恆星,恆星風的發出和質量的損失率都要在此處確定。但是, 星周包層較外面層次呈現出有趣的化學過程,並且由于它的尺度大小和較低的光深度都使 觀測很容易進行。 星周包層的溫度是由氣體和塵埃被加熱和冷卻的性質來決定的,但是在半徑上的距離會下降至2000–3000 K的光球層。
由Kemper (2000)建議的AGB恆星星周包層外圍的化學圖形如下:
(1)光球層:區域性的熱力學平衡化學; (2)脈動的恆星包層:動蕩的化學; (3)塵埃形成區; (4)化學的平靜; (5)星際間的紫外線輻射和分子的光致蛻變-復雜的化學。
因為初始條件的差異,此時恆星會二分為富氧星或富碳星。在塵埃形成帶內有難熔金屬(鐵、矽、鎂等)會從氣體狀態中結成為塵埃顆粒,新形成的塵埃將立即加入表面的活動。來自AGB恆星的恆星風是宇宙塵形成的場所,相信是宇宙中的塵埃的主要來源。 AGB恆星的恆星風往往也是脈澤發射的場所,脈澤發射的分子有SiO、H2O、and OH。
當這些恆星幾乎失去了絕大部分的外殼之後,殘留的隻有核心的部分,它們會進一步變成短生命的前行星星雲。AGB恆星外殼的最後結局被認為是行星狀星雲(PNe)。
一種聲音
但是,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的恆星理論專家西蒙·坎貝爾(Simon Campbell)在翻查舊文獻的時候發現,有人提出過一些非常有趣的觀點,認為一些恆星不知為何或許不會遵循"規則",可能會完全跳過AGB階段。 "對于一名研究恆星模型的科學家來說,這個提議簡直就是瘋了!按照我們的模型,所有恆星都要經歷AGB階段,"坎貝爾說,"我再三檢查了所有以前的研究,卻發現這個觀點沒有被認真地調查過。盡管幾乎沒有任何觀測經驗,我還是決定要親自來研究一番。" 坎貝爾及其團隊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非常仔細地研究了位于南天孔雀座中球狀星團NGC 6752中的恆星發出的星光。這一大團古老的恆星中,既有第一代恆星,又有後來形成的第二代恆星。這兩代恆星可以通過它們所含的鈉的數量來加以區分,而鈉的含量是VLT可以通過觀測測量出來的。 "VLT上的多目標高解析度攝譜儀FLAMES,是唯一能夠讓我們一次獲取130顆恆星的高質量資料的設備,"坎貝爾補充說,"它讓我們能夠一次就觀測到這個球狀星團中很大的一部分。
" 結果出人意料--他們觀測到的所有處于AGB階段的恆星都是鈉含量較低的第一代恆星,根本沒有一顆鈉含量較高的第二代恆星變成AGB恆星。多達70%的恆星沒有經歷最終的核聚變燃燒和質量損失階段。 坎貝爾總結說,"恆星似乎需要'攝入'較少的鈉,才能在老年時進入AGB階段。這項觀測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這些恆星都是球狀星團中最明亮的恆星--因此最明亮恆星的數量會比理論預言的數量減少70%。這還意味著,我們關于恆星的電腦模型是不完整的,必須加以修正!"
Wednesday, March 03, 2021
三月上課了
一下的課程有換化學、生物、音樂、電腦
做科展的需求很操電腦(Virtual machine已升為32G記憶體,結果小插曲 glnemo掛了)
PS NEMO, UofMaryland
有一天2/25 搞到12:40AM,好累!好蠻牛!
Monday, March 01, 2021
228三日連假
第一天下午睡, 有科展撞牆,外出送肉桂捲, 吃羊肉爐
第二天去路易沙, 買阿布潘
第三天 找Teresa, 討論IESO考古題, 安裝PyCharm (LINUX免python 3.8.5) 打羽球
IESO進度慢, 課本擱置, 科展有點東西.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