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小四體育課加上游泳!
原先沒多大期待,就玩玩水!
幾次的課程下來,居然說他有點怕怕的,因為沒拿浮板會怕怕的!!
加油,體重有機會下來了~
Thursday, May 28, 2015
Sunday, May 24, 2015
大雪山鞍馬山莊
因為巴比的星空導覽3532,所以有了這次的下雨中遊山區(雨是真的下很大)
林務局
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observing/this-weeks-sky-at-a-glance-may-22-30/
主訴 5/23(金牛),不同時地的星空,雙筒7X50mm, 木星(獅子),月相,金星
這次不是小木屋,也沒有LG錄放影機,
原本想要TBC配Heran-LED-TV, 但沒訊號,不能用TBC
只好接NoteBook 看電影
有點冷, 約14度,但有電毯,算好睡。偏偏隔壁山友聊天太大聲,又光線太亮,雨聲也吵。
隔天的早餐,也算是吃的很悠閒
雨下的是阿貓阿狗都跑出來了
林務局
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observing/this-weeks-sky-at-a-glance-may-22-30/
主訴 5/23(金牛),不同時地的星空,雙筒7X50mm, 木星(獅子),月相,金星
上,Sony Z 下:Canon 870
遊客中心領Key, 看見木雕的 藍腹鷴(通常一大清早06:00 大雪山林道 23K前後可見)- 帝雉X
- 帝雉,又稱台灣帝雉、黑長尾雉、海雉、烏雉,台灣特有的長尾雉屬鳥類。分布於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最高曾見於3850公尺附近,是台灣的雉科鳥類中棲息於最高海拔者。
這次不是小木屋,也沒有LG錄放影機,
原本想要TBC配Heran-LED-TV, 但沒訊號,不能用TBC
只好接NoteBook 看電影
有點冷, 約14度,但有電毯,算好睡。偏偏隔壁山友聊天太大聲,又光線太亮,雨聲也吵。
隔天的早餐,也算是吃的很悠閒
雨下的是阿貓阿狗都跑出來了
白冷圳
這一趟的大雪山,意外地成了社會科與自然科的野外實察
原來小朋友提到的虹吸及連通管就在台中新社
原來小朋友提到的虹吸及連通管就在台中新社
管子內都不能有空氣,這樣才能翻山過嶺
有「白冷圳之父」美譽的磯田謙雄,常與「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相提並論,他是八田與一的學弟,跟著八田與一學習工程實務技術,兩人形同父子與師徒。
八田與一建造烏山頭水庫時,隨行者就是學弟磯田謙雄;磯田謙雄磨練豐富的工程技術後,總督府於1928年底,委任他擔任「台中州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導水路工事」主任,亦即現在的白冷圳灌溉系統。上述工事歷經3年半竣工,1932年10月14日正式通水,至今已81年;當年斥資104萬日圓,相當於現在的12億元台幣。
從大甲溪畔白冷台地的引水口,至新社大南台地的南端,主幹線長16餘公里,並以重力與「倒虹吸管」技術,翻山越嶺輸送水源。以抽藤坑倒虹吸管為例,水滑下81公尺的山谷後,其衝力形成自然動力,可透過全長約350公尺的水管,抵達另一個山頭,完成輸水任務。當年因新社台地位處高地,是良好的蔗苗養成場所,卻有地勢太高而缺乏水源的困擾,於是選定在海拔550公尺的白冷取水,1927年台灣總督府請磯田千雄規劃,1928年撥專款145萬日圓開始闢建,
白冷圳是台灣台中市一條水圳,乃日治時代遺留的靜態產物,提供新社、東勢、石岡等地區水源,為新社地區的生命之水,具民生用水、灌溉肥田之功效。在當時是一項重大工程,每當碰上山峰溪谷,必須沿途建造隧道、水橋,與平原地區水圳有不同之處,可謂「遇山鑿隧,逢川造橋」,至今已成當地人飲水思源的象徵,也成了歷史活教材。
白冷圳於昭和3年(1928年)所建,由於新社台地位處高地,是良好的蔗苗養成場所,卻有地勢太高而缺乏水源的困擾,於是選定在海拔550公尺的白冷取水,昭和2年(1927年)台灣總督府請磯田千雄規劃,1928年撥專款145萬日圓開始闢建,日治時期,立有「白冷圳回水灌溉工程竣工紀念碑」。完工後由台灣總督府直接經營,為一條官設官營的埤圳,並設立蔗苗養成所,育苗分發至全台灣推廣種植。
構造
白冷圳灌溉面積總達788.24公頃,其主線取自白冷高地海拔554.99公尺高(921地震前是552.94公尺),直到終點「圓堀」為海拔531.5公尺,落差達23.49公尺,全長16點6公里,於圓堀並支出分圳向外擴增灌溉範圍:馬力埔、水底寮、鳥銃頭、矮山坑與大南等地。大隧道有7座,小隧道有15座,合計是22座。本圳有阿寸溪、抽藤坑溪與矮山坑溪三座倒虹吸管,分別編號為1號、2號、3號,其中以2號倒虹吸管最俱規模,當時堪稱遠東最大水利設施。
源頭
- 部份取自大甲溪本流攔截水流,引水入圳。
- 目前主要取自電廠尾水,穿越大甲溪溪底,與本圳相接。
倒虹吸管
倒虹吸管是運用位能上落差,累積動能來推動水流,達到南岸順利推上北岸,不致於圳水會逆流或停滯,其名是因虹吸管倒置而故名。在倒虹吸管附近中95-1公路旁,豎有一處說明供人閱覽。本圳共有三座倒虹吸管,除了因為地形而設置倒虹吸管外,還具有分壓作用。橫跨抽藤坑溪的2號倒虹吸管落差最大,達90公尺之多,管徑0.135公尺,全長346.9公尺,與1號倒虹吸管相同屬於鋼製水管(3號倒虹吸管是水泥暗管)。 (參考WIKI)
速記:在白冷圳尚未興建以前,因頭嵙山陡峭險峻,人們不敢冒險取用腳下的大甲溪灌溉,缺水時只能看天吃飯,祈求天降甘霖。直到1928年,年僅36歲的磯田謙雄設計白冷圳,仿效家鄉金澤辰巳用水(日本最早的倒虹吸管水利工程),利用水的自然壓力,將大甲溪上游白冷附近清澈的水,由彼方的高地送到此岸的高地,其中高低落差只有二十三公尺,不用任何電力,令人稱奇。
Sunday, May 17, 2015
Thursday, May 14, 2015
再去長安
好一陣子沒來打羽毛球
買了個蛋餅,燒餅, 吃了二三口就到了
又看到一台新的跑車(好像是 Ferrari 458 Italia 2dr Coupe (4.5L 8cyl 7AM)??)
今天打球有些軟弱無力, 汗流的不少!!! (被巴比一直唸說都沒在動)
也快夏天了, 打完球, 出來球館外,天外未黑
買了個蛋餅,燒餅, 吃了二三口就到了
又看到一台新的跑車(好像是 Ferrari 458 Italia 2dr Coupe (4.5L 8cyl 7AM)??)
今天打球有些軟弱無力, 汗流的不少!!! (被巴比一直唸說都沒在動)
也快夏天了, 打完球, 出來球館外,天外未黑
雲很漂亮, 霞也很漂亮!
Sunday, May 10, 2015
Subscribe to:
Posts (Atom)